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卫生部关于印发《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2 04:06:58  浏览:830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关于印发《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局,部直属各单位,部机关各司局,部属(管)医院:

  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为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规范居民健康卡的发行、制作、应用和管理,方便居民获得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并参与个人健康管理,我部研究制定了《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并经部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为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方便居民获得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旨在规范居民健康卡发行、制作、应用和管理,使居民拥有唯一的、全国通用的居民健康卡,实现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和动态更新。

第三条 居民健康卡是指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用于居民身份识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区域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的信息载体。

第四条 使用居民健康卡可以实现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一卡通,方便获得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办理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费用结算,在线查询持卡人健康信息等功能。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均可申领居民健康卡。

第六条 发行居民健康卡应当符合卫生部制定的《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和相关配套技术规范,确保标准统一、全国通用。

第七条 居民健康卡首次制卡经费,卡应用支撑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等费用按照地方政府主导、多方筹资的原则解决。补办居民健康卡的成本经费由居民个人承担。

第八条 卫生部负责制订居民健康卡标准规范,以及发行和应用的授权管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省(区、市)居民健康卡的发行和应用,发行对象为本地常住人口。

第九条 发行和应用居民健康卡的地区应当具备的条件:

(一)明确发行、管理居民健康卡的服务机构和专门工作人员,确保资金、设备和业务用房等保障措施到位。

(二)制订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的管理规范和实施细则。制订居民申领、挂失、补发、注销居民健康卡的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制订采集核实居民个人基本信息的具体办法。

(三)具备支持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第十条 卡片和芯片提供机构、卡操作系统提供机构、密钥管理系统提供机构、终端提供机构和制卡机构的资质须符合卫生部及国家相关部委规定,并由卫生部负责审核公布。

第十一条 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授权管理:

(一)卫生部统一为发行居民健康卡的受理终端分配标识号。

(二)发行省份招标卡片和芯片提供机构、卡操作系统提供机构、终端提供机构和制卡机构的工作方案以及改变发行计划应当报经卫生部审核通过,中标结果报卫生部备案。

第十二条 居民健康卡制作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可根据本省(区、市)实际情况,授权辖区内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并报卫生部备案。

各地初次制卡、更换供卡厂商和产品等,均应当通过正式制卡环境先行制作测试卡,通过卫生部测试审核后,方可正式制作、发放。

第十三条 居民健康卡基础信息的采集和维护,应当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工作相衔接,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首次采集核实信息。

第十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积极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相关应用系统,推动居民健康卡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完善配套设施,引导和方便居民使用居民健康卡。

第十五条 居民健康卡安全管理:

(一)居民健康卡采用密钥安全技术,实行全国统一的分级密钥管理体系。

(二)卫生部建立居民健康卡密钥管理系统,制订密钥管理制度,负责生成和管理全国的一级根密钥,并按照统一规则生成二级根密钥,分发给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本级居民健康卡密钥管理系统,制订密钥管理制度并报卫生部备案,负责管理使用二级根密钥,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统一规则生成三级根密钥或者卡片密钥。

(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卫生部规定,严格实施对居民健康卡记载内容的安全管理。

第十六条 居民健康卡个人信息使用按照国家个人隐私保护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在保持主要功能、标准规范、密钥体系、管理主体都不变的前提下,经卫生部同意,各地可将居民健康卡与市民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如需增加金融功能,还应当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相关政策。

各地或者各医疗卫生机构发行的已有类似功能的健康(医疗)卡应当按照《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逐步过渡为居民健康卡。

第十八条 居民健康卡相关配套技术规范,密钥系统管理,服务网点终端安全存取模块(SAM)管理等相关规定,由卫生部另行规定。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聊城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聊城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的通知

聊政办发〔2008〕7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新修订的《聊城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十月二十日

聊城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

  为切实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坚持依法治税,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推进力度,实现经济与税收的协调增长,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原则
  (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评价各部门综合治税的工作实绩。
  (二)明确职责、公开公平原则。根据各部门在综合治税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严格考核程序,公开公平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定期公布。
  (三)奖惩结合、激励促进原则。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性,促进综合治税工作深入开展。
  二、考核对象
  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考核对象为省政府和市政府确定的有税收协作配合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包括公安、财政、经贸、建设、外经贸、教育、民政、质监、交通、公路、水利、物价、工商、劳动保障、国土资源、规划、卫生、房管等。
  三、考核内容及标准
  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考核内容分为责任落实、信息传送、协作控管三项具体工作,考核实行百分制。
  (一)责任落实(30分)
  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本部门的综合治税责任,明确承办机构和办事人员,并督促相关机构和人员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1.部门内要有领导班子成员分管,没有分管领导的扣5分;
  2.部门内要明确1名信息员,负责将本部门的涉税信息收集并及时向税务部门传递,未明确信息员的扣5分。
  3.有关人员按时参加有关综合治税的联席会议或培训活动,缺席一次扣3分。
  (二)信息传送(50分)
  信息员依照要求按时将本部门的涉税信息向税务部门传送,涉税信息资料要完整,内容真实。
  1.信息传送标准
  (1)超过规定的期限传送信息资料的,出现一次扣2分;未按规定期限传送的,出现一次扣5分;
  (2)涉税信息资料项目不全的,每缺一项扣1分。
  2.信息传送内容
  (1)经贸、外经贸部门于每季度终了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分别传送分单位、分项目的建设项目计划信息、技术改造投资信息、外商投资及各种技术使用权的转让信息。
  (2)质监部门于每月终了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送《组织机构代码证》登记、变更等信息,每季度终了后20日与税务部门交换登记底册。
  (3)民政部门于每季度终了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送新办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等情况。
  (4)交通、公路、水利部门于每季度终了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送公路、水利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的实际资金投入及对施工单位的工程款支付等情况,并于每年年初传送当年度公路、水利建设投资计划,或收到上级下达投资项目计划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递信息。
  (5)物价部门于每年度终了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送核准的行政事业单位收费项目、标准、收费许可证发放等信息。
  (6)财政部门于每季度终了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送分单位、分项目的应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情况。
  (7)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于每月终了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送工商经营业户开业、变更、注销、吊销登记情况,每季度终了后20日内与税务部门交换登记底册。
  (8)教育部门于每季度终了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送国家和社会力量办学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小学及幼儿园的登记信息;外籍教师登记信息。
  (9)劳动保障部门于每季度终了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送劳服企业年检信息、再就业优惠证发放信息、外籍及港澳台人员劳动就业证发放信息。
  (10)建设部门于工程承揽、中标合同签定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送工程招标项目资料,于每月终了后20日内传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发放、已备案的外来建筑企业以及城市拆迁等情况。
  (11)国土资源部门于每月终了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送土地使用证和采矿许可证发放等情况。
  (12)交通部门于每季度终了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送各类车辆、船舶营运证发放、公路建设工程许可等情况。
  (13)公安部门于每季度终了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送外籍及港澳台人员入境信息,车辆使用、车辆注册挂牌登记、年审等信息。
  (14)卫生部门于每季度终了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送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认定等情况。
  (15)房产管理部门于每月终了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发放、房产交易和房产租赁等情况。
  (16)规划部门于每季度终了后20日内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送各类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情况信息。
  (17)其他有关部门和纳税人应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税务部门传送相关信息。
  (三)部门控管(20分)
  各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在相关环节进行税收控管,并积极配合财税部门的工作。对财税部门提出的配合要求不支持的,出现一次扣5分。
  四、奖惩措施
  (一)对年度综合考核得分位于前6名的部门,由市政府通报表彰,授予“综合治税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专项用于奖励信息员或补助综合治税经费(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部门、单位,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
  1.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未开展综合治税工作的;
  2.不按规定向同级税务部门传送有关涉税信息资料,或涉税信息内容严重失真、时间滞后,导致控管不力、税款流失的;
  3.未按规定代征税款,造成税款严重流失的。
  (三)在领取、使用、保管、结报税收票证中违反规定,造成税收票证丢失和损失的,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组织实施
  社会综合治税考核奖惩工作在市地方税收综合治税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地税局。各有关部门要定期通过网络、书面或电子信息的形式向社会综合治税办公室传送有关涉税信息。
  (一)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纳入政务督查范围,每季度社会综合治税办公室统计各部门、各单位传送信息情况,提交市政府督查室进行通报。
  (二)考核工作由市地方税收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实施。
  (三)根据年度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考核结果,市地方税收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奖惩意见,报市地方税收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审定,确定聊城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先进单位,经市政府批准后兑现奖惩。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县(市、区)可根据本地情况参照执行。原《聊城市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自行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政府文化协定

中国政府 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政府文化协定


(签订日期1984年6月15日 生效日期1984年6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缔约双方”),为加强两国间的友好关系和促进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决定缔结本协定。条文如下:

  第一条 缔约双方同意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两国的有关机构在文化、教育、社会科学、体育、出版、新闻、广播、电视和电影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第二条 缔约双方同意在文化艺术方面按下列方式进行交流和合作:
  一、互派作家、艺术家访问。
  二、互派艺术团体访问演出。
  三、相互举办文化艺术展览。

  第三条 缔约双方同意在教育方面按下列方式进行交流和合作:
  一、互派教师、学者和专家进行访问、考察、教学。
  二、根据需要和可能,相互提供奖学金名额,并鼓励派遣自费留学生。
  三、研究签订一项关于相互承认对方授予的证书、文凭、学位和学术职称具有同等效用的协议的可能性。
  四、促进并支持两国高等院校之间建立直接的校际联系和合作。
  五、鼓励两国教育机构交换教科书和其他教育方面的图书、资料。
  六、鼓励对方国家的学者和专家参加在本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尽可能为此提供便利。

  第四条 缔约双方同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交换文化艺术方面的书刊和资料。

  第五条 缔约双方同意加强两国体育机构间的联系和合作,根据需要和可能,鼓励两国间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队进行友好访问和比赛,开展体育技术交流。

  第六条 缔约双方同意两国间的博物馆、图书馆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并为此提供便利。

  第七条 缔约双方同意在新闻、广播、电视和电影方面进行交流和合作。

  第八条 缔约双方同意在社会科学方面进行交流,包括双方互派社会科学工作者访问、讲学和交换资料等。

  第九条 缔约双方同意,为实施本协定,有关执行计划和费用问题的规定,由双方另行商定。

  第十条 本协定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五年。如缔约任何一方在期满前六个月未以书面通知另一方要求终止本协定,则本协定将自动延长五年,并依此法顺延。
  本协定于一九八四年六月十五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吴学谦         穆罕默德·沙哈丁
      (签字)          (签字)